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5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142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430篇
预防医学   18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7篇
  1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阴道自取样人乳头瘤病毒(HPV)宫颈癌筛查模式的有效性及联合宫颈细胞学p16~(INK4a)检测的价值。方法 2018年10—11月对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和北京市门头沟地区3 905名30~59岁女性进行阴道自取样HPV宫颈癌筛查和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对14种高危型HPV和p16~(INK4a)蛋白阳性者转诊阴道镜及定位活检,分析高危型HPV和p16~(INK4a)检出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及联合检测的效果。结果①3 905名女性阴道自取样本的合格率为100%,14种HPV阳性率16.08%(628/3 905),其中门头沟地区HPV阳性率16.45%(334/2 031),三都水族自治县HPV阳性率15.69%(294/1 874);单一HPV感染占72.77%(457/628);前5位HPV型别依次是HPV52、HPV16、HPV 58、HPV39和HPV68。②593例阴道镜下活检患者中,检出HSIL及以上病变62例(10.46%),其中HPV阳性61例(98.39%,61/62),包括HPV16/18阳性38例(62.30%,38/61),非HPV16/18阳性23例(37.71%,23/61),不同级别病变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③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LSIL和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是90.33%、37.64%和19.27%(P 0.001),其检出宫颈HSIL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是90.33%、74.58%、98.51%和76.23%,其假阳性率(25.43%)明显低于HPV检测(80.04%)(P 0.001);HPV阳性联合p16~(INK4a)检测,在保持高敏感度(90.17%)的同时,特异度(83.46%)、准确度(84.30%)明显升高(P 0.05),假阳性率(16.55%)明显降低(P 0.05)。结论阴道自取样HPV检测宫颈癌筛查模式是可行的,可作为传统筛查模式的补充。宫颈细胞学p16~(INK4a)蛋白检测可用于对自取样HPV阳性/非HPV16/18的分流或精准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40和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5例EG患儿(急性期和缓解期)和15例健康对照儿童的外周血CD 40表达及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结果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CD3~+、CD4~+、CD4~+/CD 8~+、CD19~+CD 23~+表达,血清IL-4水平和EOS计数均高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CD8~+低于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EG患儿和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EG患儿外周血CD40的表达与CD4~+,IL-4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CD 40可能参与了EG的发病。CD 40介导CD 4~+T细胞分泌IL-4增多,导致EOS异常增多可能是EG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SC)条件培养基及其外泌体的体外促成骨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AS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并进行鉴定;超速离心法收集/去除条件培养基中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法及粒径分析法鉴定所获取的外泌体;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迁移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对成骨的影响。SPSS 20.0软件、Bonferroni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实验所获取的原代BMSC和ASC符合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标准。透射电镜及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取的外泌体具有典型的外泌体形态特征。CCK-8实验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A450值存在差异(F= 157.74,P= 0.001),BMSC增殖条件培养基组A450值(2.71 ± 0.15)高于对照组(1.95 ± 0.11);去外泌体组的A450值(2.28 ± 0.34)低于条件培养基组。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培养24 h后各处理组中的迁移细胞数存在差异(F= 46.79,P= 0.001),条件培养基组迁移细胞数(51.6 ± 1.3)高于对照组(28.6 ± 1.4),去外泌体组迁移的细胞数(37.2 ± 2.2)低于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培养7 d后各处理组中的ALP活性存在差异(F= 78.43,P= 0.001),条件培养基组ALP活性为(310 ± 11),高于对照组(200 ± 24),去外泌体组ALP活性为(240 ± 19)低于条件培养基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各处理组中的基因表达存在差异(FALP= 32.30,PALP= 0.001;FRUNX2= 26.78,PRUNX2= 0.001)。 结论成骨诱导后大鼠ASC条件培养基及其中的外泌体能够有效的促进BMSC增殖、迁移和成骨向分化,具有体外促成骨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术后电刺激治疗育龄妇女不良妊娠患者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的有效性。方法将44例因稽留流产、不全流产、剖宫产瘢痕妊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行常规治疗及随访,研究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行下腹部经皮电刺激的治疗,并同期随访至治疗后4个月,观察患者的症状、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月经量减少、腹痛发生、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血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妊娠患者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电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盆腔内环境及子宫内环境。  相似文献   
105.
背景: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完全治愈脊髓损伤,使其达到结构及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已有的神经营养因子治疗方法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效果有限,而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能是现阶段修复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目的: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采用形态学、免疫荧光技术和多向分化能力进行神经干细胞鉴定。 方法:应用悬浮分离培养法,培养纯化孕13.5 d C57BL/6胎鼠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技术检测Nestin和Sox2表达;使用自然分化法验证第4代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多向分化特性,明确其分化能力。 结果与结论:采用无血清悬浮分离培养法可以顺利获取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培养的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活性良好,高表达Nestin和Sox2,且两种标记物与DAPI核染高度均匀吻合,说明细胞纯度高。进一步诱导分化显示,细胞可以向GFAP和Tuj1阳性细胞分化,证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潜能较好。该实验可建立一套体外培养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神经干细胞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西藏世居藏族男青年的形态面指数特征。方法 按照国际学术界规定的方法,对西藏世居的242例藏族男青年面宽和形态面高进行活体测量,并计算形态面指数。 结果 不同年龄段藏族青年的面宽和形态面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形态面指数与年龄呈正性相关(P<0.01)。 结论 藏族青年的形态面指数以超阔面型为主(38.4%),阔面型(33.5%)和中面型(19.4%)次之。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首次进行外科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胃肠道外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应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生存率,影响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向前逐步回归法)。结果 全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7.3%、35.3%;接受R0切除的患者术后复发或转移18例(51.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复发或转移(RR:2.269,95%CI:1.055~4.880)、周围组织侵犯(RR:3.386,95%CI:1.142~10.044)、肿瘤出血坏死(RR:3.015,95%CI:1.120~4.880)及肿瘤破裂(RR:8.085,95%CI:2.517~25.967)是影响本组E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GIST患者症状隐匿,不易诊断,首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肿瘤复发或转移、周围组织侵犯、肿瘤出血坏死及肿瘤破裂是影响本组E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烟囱”技术在近端锚定区不足时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年收治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21例胸主动脉病变患者(B型夹层11 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脉瘤1例,穿透性溃疡7例),18例病变位于LSA开口远侧,距LSA锚定区<15mm,3例病变破口位于LSA与LCCA之间。采用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LSA或LCCA“烟囱”技术治疗,观察脑及上肢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评价支架内漏、LSA或LCCA显影等。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地在主动脉内植入覆膜支架,“烟囱”支架同时分别植入在LSA18例,LCCA3例。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左上肢严重缺血症状。术后随访1~ 38个月,主动脉覆膜支架形态良好,未发现Ⅰ型内漏,“烟囱”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 胸主动脉病变近端锚定区不足时,“烟囱”技术可延长锚定区并保持LSA或LCCA通畅,更为安全地拓展了胸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达到了微创、安全、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7月38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情况。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预后多因素分析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26.3%和15.8%。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病理分期、肿瘤最大直径和手术方式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性别、年龄与预后无关。结论 病理分期、肿瘤直径和手术方式是胃神经内分泌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 回顾本中心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35例。13例早期手术患者经升主动脉、右房建立体外循环,22例患者经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除10例患者外,均使用负压引流系统(VAVD),共7例患者经肺动脉建立左心引流。 结果1例术后30天因突发脑梗塞死亡,2例术后浅层伤口愈合不良。体外循环时间92.3±15.6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8.6±19.2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8.6±1.5小时,术后住院时间9.5±3.6天。术后随访3-32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够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手术;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